当心随意叫停留下后遗症
殊不知,这种紧急叫停杀伤力极大,它不仅紧张了当时的课堂气氛和挫伤了展示者的表现欲、自尊心,更可怕的是会带来叫停后遗症。
后遗症一:流行性缄默症
展示者做了认真准备乘兴而来,本想在同学面前一展风采,或者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小组争得分数荣誉,没想到的是老师的叫停结束了他们梦想的实现。展示者灰头土脸败兴而归的神情有目共睹,老师无意的一声叫停变成了宰杀小鸡的尖刀。在今后的展示时间里,学生选择的恐怕是缄默,试想还有谁愿意去充当老师叫停的炮灰?(感悟:教师的引导需要正确的方式)
看来,叫停伤害到的绝非展示者个体,还有班级的所有同学。
后遗症二:教师恐惧症
老师的随意叫停,让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由感、安全感,不能进入课堂学习主人的角色。他们的言谈举止都随时受到老师的监控、评价、叫停,所以在学习过程中,学生最关注的是老师,时刻对老师观颜察色。这种小心、担心将严重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情感的碰撞,学习效果大打折扣。
不仅课堂学习如此,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还会延续到生活中。课余时间,学生不会把老师当成知心的朋友,他们的忧愁、烦恼、快乐、喜悦也只有他们自己承担和享受。于是,学生们慢慢变成了一只只断线的风筝,越飞越高,越飞越远,甚至会在老师的视野中消失,试想在这种情形下想要教育好学生恐怕很困难。
所以,随意叫停停下的不仅是课堂,不仅是知识,停下的还有生活、情感的交流。
当然,并不是说学生展示时老师不闻不问、放任自流,只是叫停需要方式方法。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其他同学的质疑来纠正展示的错误,在生生之间的辩论、对抗之中产生真理。这样老师只是搭建平等对话的良好平台,避免老师强势介入造成的伤害。
当所有同学都无法解决问题时,教师当然要出面,但绝非单纯的叫停。此时需要老师给予的只是相机引导、因势利导,通过点拨、追问的形式推动展示者爬上知识的顶峰,老师只是幕后的推手。
别随意叫停,别一脚将飞奔的汽车刹车踩死,你需要尽快调整的是方向盘。(经典)
感悟:高效课堂是安全的课堂,教师要做好的是过度和引导,而不是明放暗控!
评论